在击剑馆的灯光下,70岁的李志刚身穿白色击剑服,手持剑柄,目光如炬,每一次出击,他都像一名年轻的战士,步伐稳健,剑尖直指目标,周围是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,夹杂着教练的指导声和学员们的喘息,李志刚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,但他毫不在意,他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: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。
“很多人问我,为什么这个年纪还要坚持击剑?我的回答很简单:因为热爱,也因为梦想。”李志刚在接受采访时说,他退休前是一名机械工程师,60岁那年偶然接触击剑,便被这项运动深深吸引,十年来,他每周训练三次,风雨无阻,他已是中国老年击剑圈里的名人,但他的野心不止于此——他希望能站上世锦赛的舞台,与全球顶尖选手一较高下。

李志刚的故事并非孤例,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意识的提升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参与传统上被视为“年轻人专属”的体育项目,根据中国老年体育协会的数据,过去五年,60岁以上参与击剑、游泳、马拉松等高强度运动的老年人数量增长了30%以上,专家指出,这反映了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,以及体育运动的包容性扩大。
“老年人参与击剑不仅锻炼身体,还能提升认知能力和社交互动。”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王海燕分析道,“击剑要求快速反应和策略思考,有助于延缓大脑衰老,它也是一种社交活动,能减少孤独感。”李志刚对此深有体会,他回忆说,刚开始击剑时,身体僵硬,反应迟钝,但坚持下来后,不仅体重减轻了,连多年的高血压也得到了控制。“更重要的是,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我们一起训练,互相鼓励,生活变得充实多了。”
李志刚的日常训练堪称严苛,清晨五点,他起床进行半小时的拉伸和慢跑,然后前往击剑馆,在教练张伟的指导下,他练习基本步伐、攻击技巧和防守动作,张伟是一名前国家队选手,如今专注于推广老年击剑。“李大爷的毅力令人敬佩,他从不抱怨,总是第一个到,最后一个走,技术上,他可能不如年轻人灵活,但他的经验和专注力是优势。”张伟说,训练中,李志刚经常与年轻学员对练,他善于利用节奏变化和假动作来弥补速度的不足。“年龄不是障碍,心态才是关键。”李志刚笑道,“我常告诉年轻人,击剑就像下棋,要动脑子。”

通往世锦赛的道路并不平坦,世界击剑锦标赛由国际击剑联合会主办,通常分为青年、成年和老年组别,老年组一般针对50岁以上选手,但竞争依然激烈,李志刚需要先在国内选拔赛中脱颖而出,才能获得参赛资格,今年,他将参加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,作为世锦赛的预选赛。“我知道难度很大,但我不怕失败,重要的是参与和挑战自我。”他说,他的家人起初担心他的身体,但看到他的变化后,都转为支持,儿子李明说:“爸爸比以前更快乐、更健康了,我们为他骄傲,会一直陪他追梦。”
李志刚的梦想背后,是老年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,中国政府近年来推出多项政策,鼓励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,例如建设社区体育设施和举办老年运动会,击剑作为一项新兴项目,正逐渐走进老年人的生活,上海老年击剑俱乐部创始人刘敏表示,俱乐部会员已从最初的几人增加到近百人,其中不乏70岁以上的高龄者。“击剑不是年轻人的专利,只要身体健康,任何人都可以尝试,它教会我们坚持和勇气。”刘敏说。
在击剑馆的一角,李志刚擦拭着剑柄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他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加大训练强度,重点提升耐力和反应速度,他还开始学习英语,以便在国际比赛中更好地交流。“世锦赛是我的目标,但不是我生命的全部,即使最终没能参加,这个过程也让我收获了无数宝贵的东西。”他说,他的故事激励了许多同龄人,甚至年轻人,一名20岁的击剑学员说:“李爷爷让我明白,年龄只是数字,梦想没有期限。”
随着夕阳西下,李志刚结束了一天的训练,他缓缓脱下击剑服,将剑仔细收好,击剑馆渐渐安静下来,但他的心却依旧澎湃,在古稀之年,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,他的旅程不仅关乎体育,更关乎生命的无限可能,正如他所说:“击剑让我重生,只要还能拿起剑,我就会继续前进。”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